"銀幕第一硬漢"楊在葆:36歲蒙冤入獄,二婚娶小22歲嬌妻,去世前客廳仍掛著前妻遺照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5-23

2019年11月23日,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在福建廈門舉行。

作為中國電影界的最高獎項,金雞獎花落誰家自然受到了全網關注。

在開出備受關注的大獎最佳男女主和最佳導演獎的后,金雞獎把重量級獎項「中國文聯終身成就獎」頒給了一位低調的老藝術家。

圖片

他便是曾經出演過經典版電影《紅日》中連長石東根的楊在葆。

提起這位老演員,許多現在的觀眾可能都已經不知道他是誰。

但在上世紀,他曾經是不折不扣的電影圈硬漢。

不僅如此,他的人生經曆本身也是一段傳奇——蒙冤入獄四年,歸來后勇奪雙料影帝,演而優則導,作品屢次攬獲國內電影大獎。

更令人稱奇的是,他的前妻已經離去多年,他卻依然在家中客廳懸挂前妻的遺像………

圖片

到底因為什麼,楊在葆的人生會如此坎坷且跌宕起伏,在他履歷輝煌的背後,又藏著哪些故事呢?

#1

楊在葆是安徽宿州人,1935年,他出生在一個清貧的家庭里,不到兩歲時父親就因為突發疾病去世,剩下不識字的母親帶著孩子們艱難度日。

為了生存,母親帶著楊在葆和其他幾個孩子背井離鄉,四處漂泊。

雖然物質條件艱苦,但楊在葆的母親非常重視他的教育。

即便生活艱辛,但依然儘力供他讀書。

圖片

讀書時的楊在葆聰明自信,經常積极參与學校的文藝活動。

1952年,楊在葆考上了了宿城一中,並擔任了學生會文娛部長,經常參與組織學校里的周末晚會和各種文藝匯演。

他還和一些對表演感興趣的同學聯合排了話劇,《民主青年進行曲》、《方珍珠》等劇目都曾被他們搬上學校的小舞台。

這一段經歷讓楊在葆漸漸意識到了自己對表演的熱愛和他在這方面的天賦。

高中畢業后,楊在葆決定前往大城市上海,經過一番努力后,他成功考上了上海戲劇學院。

系統的表演教育讓楊在葆的表演水平有了質的飛躍。

圖片

學業優秀的他在校期間就開始參與各種話劇的演出,還被選中參加國家級的重要演出。

不過,原生家庭的貧困陰影在這時候依然籠罩在楊在葆身邊——因為家庭經濟困難,楊在葆在讀大學中途差點退學,幸好得到了政府和學校頒發的獎學金,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他也沒有辜負學校的幫助,經過刻苦學習,楊在葆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大學生涯。

畢業后他被分配到上海青年話劇團,成了一名話劇演員。

因為身材高大形象出眾,加上演技過硬。

楊在葆一畢業,就有劇組向他遞來橄欖枝——1960年,楊在葆被選中出演了電影《紅日》,飾演石東根連長。

圖片

這是他的大銀幕處女作,但楊在葆在電影中展現出的演技之精湛,表現之到位,刻畫角色之細膩,讓他為觀眾帶來了一個生動鮮明的石東根。

電影播出后,楊在葆一舉走紅,一下子聲名大噪,成了炙手可熱的新星。

他再接再厲,加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一名專業的電影演員,又出演了《白求恩大夫》,《年輕的一代》等經典電影。

進一步穩固了他當紅電影明星的位置。

整個六十年代,楊在葆的演藝之路可謂是一帆風順。

事業高歌猛進的同時,他也收穫了甜蜜的愛情和婚姻——1963年,楊在葆和第一任妻子夏啟英結婚,他和夏啟英是青梅竹馬,兩人從小就相識,感情十分深厚。

圖片

婚後琴瑟和鳴,恩愛非常。

夏啟英為楊在葆生下了一兒一女,四口人組成了一個幸福的小家。

夏啟英非常支持楊在葆的事業。

她的善解人意和溫柔讓楊在葆可以放心把家庭交給她打理,從而把更多精力放在打拚事業上。

夫妻二人珠聯璧合,兒女聰明可愛。

這時候的楊在葆,無疑是非常幸福的。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71年,受運動波及影響,楊在葆被誣陷為「現行反革命」,進而被冤假錯判了4年3個月的牢獄之刑。

圖片

雖然楊在葆拚命自陳自辯,但最終還是被送進了監獄里。

這一年,楊在葆36歲,正是表演事業發展的大好年華。

卻只能坐在牢房裡垂淚。

監獄的生活絕望而看不到頭。

想到監獄外的夏啟英還在痴痴地等自己回去,楊在葆擔心自己的情況會拖累到妻子,多次向夏啟英提出離婚。

對此夏啟英的回應是,她給楊在葆送了一件坎肩,在坎肩的口袋裡縫了一張紙條,上面言簡意賅的寫了兩個字:「休想。」

見此情形,楊在葆感動不已,但也更加心疼帶著孩子在外面苦苦支撐的妻子。

圖片

夏啟英明白他的擔憂和心疼,經常寫信安慰鼓勵他。

妻子溫柔的話語,成了支撐楊在葆在監獄里撐下去的動力。

但他並不知道,此時的夏啟英已經身患尿毒症。

在那個醫療匱乏的年代,加上受楊在葆牽連,她難以得到良好的救治,每天都處在同病魔的抗爭中。

好在4年後,楊在葆刑滿釋放出獄了。

此時運動也在逐漸平息,楊在葆見到了在外面苦等他五年的妻子和孩子,下定決心一定要讓妻兒過上好日子。

圖片

可他沒想到命運又和他開了個天大的玩笑——楊在葆出獄沒多久,夏啟英就油盡燈枯,撒手人寰了。

留下悲痛不已的楊在葆和孩子們。

臨終前夏啟英對楊在葆說:「你是一個好人,但我對不起你。」

楊在葆回答說:「你不要這樣說,是我對不起你。」

#2

妻子去世,但生活還得過。

為了孩子們,楊在葆努力走出悲痛的陰影,帶著對夏啟英的思念重新投入到工作中。

他重整精神,於1976年重返影壇,出演了《江水滔滔》,《大刀記》和《從奴隸到將軍》等電影。

圖片

進入八十年代,楊在葆的表演事業也邁入了新階段。

1983年,他主演了電影《血,總是熱的》,這部電影以中國經濟體制急需變革為背景,展現了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印染廠廠長羅心剛如何衝破重重阻力,推進企業改革的故事。

楊在葆在這部電影中展現出了精湛到位的演技,令觀眾和評委都嘆服不已。

憑藉這部電影,楊在葆拿下第四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和第七屆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一舉成為「雙料影帝」。

事業的翻紅撫慰了楊在葆內心的傷痛。

圖片

1984年,在拍攝電影《雙雄會》時,楊在葆認識了他小22歲的陳麗明。

雖然二人年齡相差較大,但心靈的契合和精神的共鳴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陳麗明欽佩楊在葆對藝術的追求,也感動於他對前妻的情深義重。

她接納了楊在葆的所有。

楊在葆非常感激她的理解和支持,二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婚後,陳麗明不但對楊在葆的事業十分支持,還對夏啟英留下的兩個孩子視如己出。

圖片

1996年,楊在葆的大兒子身患尿毒症,楊在葆在陳麗明的支持下為兒子延請醫生,努力救治。

在楊在葆和陳麗明的悉心照顧下,楊在葆的兒子脫離了生命危險,成功逃脫了尿毒症的魔爪。

雖然陳麗明和楊在葆相敬如賓,但在楊在葆心裡,永遠為亡妻夏啟英留有一個特殊的位置。

即便是再婚後,他也依然在家裡掛著夏啟英的遺像。

還把年邁的前岳母,也就是夏啟英的母親接來照顧,共同生活。

他還把夏啟英的一縷頭髮纏在他的影帝獎牌上,並放入了她的骨灰盒中,以此來表達他的哀思。

圖片

2021年2月13日,楊在葆因病去世,享年85歲。

這位傳奇的銀幕的硬漢,命運多舛的老藝術家,情深義重的丈夫和父親,走完了他多姿多彩的一生。

願這位老藝術家在天堂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