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碑大跌,怎麼全網都在看周冬雨劉昊然的笑話 加载评论...
資訊  Vista看天下  2023-08-26

就在網友們還對今年暑期檔的電影嘖嘖稱讚,覺得華語電影市場前景一片大好時。
踩著暑期檔尾巴上映的《燃冬》立馬光速打臉,口碑大翻車,帶來了全網的狂歡。
本來這部文藝片不會引起很多人關注的,但沒想到網友的吐槽把它推到了大眾面前。
多少人這兩天在上網時都刷到了這張照片——乍一看像白雲黑土騎摩托進城去錄節目,看評論才知道竟是《燃冬》的電影畫面。

在吐槽電影這件事上,不少互聯網十級學者成功出圈,
最近網友無處發泄的毒舌文采,都在《燃冬》的影評里。
第一次看到有人用歹毒形容一部電影,這種程度的差評,放到最近幾年來看都是相當炸裂的。

大家評價《燃冬》的票房就像老北京豆汁兒,全賺在一群網友好奇他有多難看多炸裂。
懷著爛片不看,爛到搞笑必須去看的心理,它成功激起了路人的逆反心理。
就像是終於給自己花錢找到了意義,網友紛紛親身實踐了「為了評爛片而去看爛片」的行為藝術。

它不負眾望,上映前後經歷了口碑高開低走的大逆轉,豆瓣開分6.3,還在持續下跌中。

沒錯,我承認我也是因為好奇去看的。
畢竟三金影后,流量小生,周冬雨、劉昊然、屈楚蕭這些年都炙手可熱,他們三個單拎出來個個都很能打。
再加導演陳哲藝戛納常客的名片,這部電影就連是枝裕和也入坑,還被首席影評人DavidRooney推薦為戛納「十部必看影片」之一。
每個環節彷彿都跟「爛」字不沾邊,這樣的一部電影能難看到哪裡去呢?
懷著不信邪的心,我走進了電影院。

先不說別的,首先這部劇光是造型就給網友們帶來了莫大的衝擊。
用網友的話說就是三個人看起來都臭臭的。
男主角劉昊然刻意留了鬍子,增了肥,穿上了大衣,頂著一張三好學生臉演頹廢男青年。
出來的結果確讓觀眾大失所望,像是在文藝片里有點水土不服,瞬間趙本山化,全程凍得像個鵪鶉。

網友們對劉昊然少年感的濾鏡全沒了,光榮從初戀男明星的隊列中將他除名,直呼必須要被抓去再拍一部青春校園劇才能洗乾淨。
女主角周冬雨的造型也沒好到哪裡去,
只有屈楚蕭一人獨自帥氣,成為本劇最大贏家。

這電影講的故事,就跟演員們的造型一樣樸素,其實總的來看,極速版的《燃冬》劇情很簡單。
劉昊然是壓力大的上海打工金融男,周冬雨是夢想破裂退而求其次的延邊導遊,屈楚蕭則是躺平了的餐館打雜小青年。
三個迷茫的年輕人偶然相遇,努力尋找自我互相救贖。

網友最大的不解是電影看起來很忙但又不知道在忙什麼。
刪掉了時代背景、家庭環境的鋪墊,似乎在一個勁兒講隔靴搔癢的三角戀。
拍出來三個人的精神狀態都不太好,一直吸煙、喝酒、談戀愛,還在法律的邊緣瘋狂試探。

在網友眼裡比宋焰許沁更歹毒的三個人出現了,看完《燃冬》,
成功讓每一個觀眾對愛情和自由產生全新的理解。
評論區的吐槽也主要集中在以下劇情上。
原來一個冰塊是可以口進口出再轉進另一個人口裡三個人輪流含著的,一根煙也是可以三個人你一口我一口輪流使用的。

閑著沒事兒找刺激是可以去書店比賽偷書看誰偷的又厚又快的,公共場所是能一邊狂奔一邊在書店哈哈大笑的。

網友更不解的是,這種片子里為什麼會有一隻CG做的科幻感滿滿的熊,而且女主遇到熊不是手刀逃跑是迎面走上去的。
這隻沒有處理好羽化邊緣的CG熊聞了聞女主曾經受傷的腳,女主就開始痛哭流涕。
還在好奇他們會不會打起來,期待人熊大戰的結果,轉眼畫面一切仨人已經出現在酒吧里聽人唱歌了。

總而言之,在觀眾眼裡他們三個整部劇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在幹嘛。
網友辣評:熊出來的那一刻真希望把他們三個都吃了。
莫名其妙的感情線也是把觀眾們創的體無完膚。
最神奇的是,這仨人不明所以的感情戲,還是片方剪出來重點宣傳的重點。
宣發里百般強調:「他愛她,她愛他,誰愛誰」,主打一個大膽愛。
沒有具體的人物關係,但有很複雜的感情線,觀眾們不理解,但大受震撼。

在他們感情戲部分的加持下,貢獻出了一部近年來尺度最大的院線片。
在沙發上,屈楚蕭枕著周冬雨,周冬雨靠著劉昊然,仨人用嘴巴玩冰塊的擊鼓傳花。
三個人睡在一個屋子,女主和男主睡在一張床上,男二隻能睡在沙發。
女主是可以摟著男主睡覺,然後早上起床抱住要出門的男二的。
男二走了之後女主是可以立馬轉眼和男主隔著浴室的帘子感情升溫的。
男主和男二倆人是可以一起回酒店,眼神拉絲的。

仨人感情的混亂的程度讓人眼前一黑。
不過要是沒有這部電影,穩定在《唐人街探案》里乖乖探案的劉昊然,也不會留下光屁股蛋兒的珍貴影像。
而在他們三個的感情中,男二屈楚蕭或成最大冤種。
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卻沒有他的名字,整個感情戲部分的《燃冬》可以說是劉昊然的燃,周冬雨的冬,憋屈的屈。
畢竟在觀眾眼裡,屈楚蕭在這部劇中的角色是司機、取款機、廚師、唱片機以及他們兩個play的一部分。

不過單看影片質量,《燃冬》雖然不算優秀,但也不至於淪落至此,至少和部分觀眾對上了眼緣。

這部電影是口碑是完全兩級分化的,
經歷不同的人去看這個故事,感受到的真實可能完全不一樣。
必須要承認的是,這部電影有很多值得稱讚的設計和場景,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
三個人的人設分別是壓力大的打工人、夢想破滅的普通人和選擇躺平的小鎮青年,在電影中的世界似乎也折射出了當代年輕人平靜生活中的暗流涌動。
這三個在各自頹廢的生活里掙扎的年輕人,相遇后發生的事更像是拋棄生活找回自我,對生活的反抗。
攝影、配樂和演技也是到位的,畫面還是美的,整部劇可以說是一部非常好的延吉長白山旅遊宣傳片。

思來想去,或許網友口中口碑這麼差是因為這部電影戲里戲外都瀰漫著一種離譜的錯位感。
首先,這部影片被當作愛情片去宣傳就是最大的錯誤之舉,打著「這個七夕與你相遇」的標語,
讓有些不屬於這部電影的觀眾走進了影院。
彷彿看到了《地球最後的夜晚》昨日重現,一定要
趕上七夕和跨年這種特殊日子,去博下沉市場的文藝片。

裹著浪漫愛情的外衣,實質確是沉悶的文藝片,
普通主流市場的觀眾也是遭了老罪,被營銷宣發誤導以為是愛情片,騙去看了一部自己完全不可能喜歡的電影。
結果自然就是兩敗俱傷,成功淪為了大眾口中「七夕檔的刺殺丘比特」,情侶看了只會各自沉默。
和宣傳的恰恰相反的是,這部劇里的三個年輕人是孤獨的,片子是適合自己一個人去看的,尋找自我的部分是大於愛情本身的。
當然還包括導演對年輕人認知的錯位,整部電影充斥著情緒和劇情的割裂感。
導演說「希望它是寫給90後年輕人的一個情書」,試圖探討年輕人的一種狀態。

但給差評的年輕人也很難理解劇中人物的狀態,年輕人是想發瘋,但不是想真瘋。
在他們眼裡這部劇割裂的有種無病呻吟的味兒,情緒全飄在空中,有種虛無主義和畫地為牢的消極,像是四十歲翻開初中寫的日記本。
尤其是對三個人焦慮的無限放大,只會讓觀眾覺得不過如此,平凡生活中也各有各的迷茫。
問題不能簡單的歸咎於《燃冬》是文藝片,而在於整部劇太重視情緒、狀態而忽視了敘事上的邏輯和情節。
電影內多次急切場景,上一秒男主還在婚禮下一秒就上了女主的旅遊車,前一個畫面仨人還在和熊在雪地對峙,下一個畫面就回到了酒吧里......

失去了前因後果的敘述,每一個人的人設都沒有立住,不知道情緒由何而來,很難讓人覺得是情有可原而不是無病呻吟。
像是劉昊然咀嚼冰塊痛哭流涕,屈楚蕭躺在床上眼淚從眼角滑落,空洞漂浮的人物狀態凌駕於劇情之上。
探討的是現實的問題,用的卻是過於抽象的表達方式,講述的是普通人基本上都有現實困境,但是鋪得太大。

結果就是,不喜歡這部劇的觀眾罵罵咧咧,很喜歡的觀眾又會覺得「看不懂就不要瞎評價」。
如今對這部電影到底是不是爛片的討論依然喋喋不休,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當下輿論中觀眾的口碑依然是負面的。
但之後的評價會怎麼樣,這很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