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劇新政落地,小程序劇在生死關頭紛紛投靠大廠…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08

6月1日微短劇新政落地。

按「分類分層審核制度」的要求,嚴格意義上說,目前所有微短劇都必須通過審核並取得備案號才能上網傳播。近期,各大平台是否為首屏、首頁的微短劇標註備案號,成為業內關注和調研的焦點。

與此同時,「投流-付費」模式爭議頗多、內容尺度頻繁擦邊的小程序劇要何去何從,也再次成為業界關心的話題。

01

在討論小程序劇生死之前,先要科普一個問題。

微短劇目前熱度統計榜單有很多,雲合數據有根據有效播放量對長視頻平台微短劇熱度進行統計的榜單,DataEye有根據投流關聯素材、爆款素材等統計的短劇熱力榜,另外短視頻平台抖音、快手也有自己的熱度榜單。

細心的讀者可能會發現,儘管都是微短劇熱度榜,但這幾張熱度榜單幾乎沒有重合之處。就好像微短劇世界中,也存在著幾個邊界分明、不可逾越的摺疊空間一樣。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幾張榜單統計的是於不同平台上線,採用不同商業模式的微短劇。

比如,DataEye的微短劇熱力榜統計的微短劇,全部採用「投流-付費」模式。只有在這種模式下,才可能存在投流關聯素材、爆款素材。

長視頻平台的定製、分賬微短劇,抖音、快手的分賬和品牌定製微短劇,幾乎不可能出現在這張榜單上,因為這些微短劇並不存在投流環節。

倒是通過賬號上線抖音、快手的小程序劇,可能會因為播放量、短劇互動量的綜合統計較高,登上抖音、快手的短劇熱榜。

不過,實際情況是,與抖音、快手扶持的獨播賬號劇相比,小程序劇在單一平台的表現很少能擠進平台榜單。

至少在熱度遊戲上,小程序劇、抖音和快手扶持劇,以及長視頻平台微短劇,「各玩各的」是如今的基本局面。

02

從觀看體驗來說,長視頻平台的微短劇受平台調性影響,大部分採用橫屏拍攝,更像「短一些的網劇」,與小程序劇有較大區別。

抖音、快手扶持的熱門微短劇和小程序劇,看起來並無太大創作分野,走的都是豎屏拍攝、話題爭議、故事直白、人物極端的路子。但因為商業模式不同,兩者的創作門檻存在很大區別,內容形態也走向了不同的路子。

小程序劇靠「投流+付費」模式,入局不存在賬號粉絲數的門檻。只要能拍出讓用戶上癮、願意付費的內容,在符合監管要求的前提下,誰都可以用「投流」獲取受眾。

抖音、快手扶持的微短劇,則走的是「分賬+品牌定製+其他商業化」的模式。

與平台合作,要通過短劇提案過會。想要提案過會,要麼是有一定粉絲基數的賬號,要麼有傳統影視公司背景,否則很難得到激勵扶持。即便僥倖過會,沒有粉絲/觀眾基數,作品也很難取得好的分賬收入。

由於商業模式不同,抖音、快手扶持的微短劇和「投流+付費」模式的小程序劇,在內容形態上也存在區別。通過對不同熱度榜單上最新劇集的比較,就能得出結論。

抖音、快手扶持的熱門短劇,大多產自達人賬號,也就是所謂的「賬號劇」。同時,幾乎每個熱門短劇都有定製品牌,也就是所謂的「廣告劇」。由於回收成本不靠用戶按集付費,因此也不用拍得很長,20集以下是主流體量。

篇幅不長且商業模式穩定,給抖音、快手扶持的熱門短劇留下了精品化的空間。

小程序劇則還是由關聯方開發、承製方製作,靠「投流」手段和內容尺度觸達用戶,靠付費來回收成本。因此,動輒80-100集的體量還是小程序劇的標配,惡婆婆、龍傲天、戰神風依舊屢禁不止。

03

微短劇新政落地后,業界普遍認為小程序劇只有「精品化」一條路子可走。

但如果仍然採用「投流+付費」模式,精品化帶來的成本激增將產生極大的商業風險。生產關係要與生產力適配,在微短劇創作領域也是一樣。微短劇精品化發展需要適配「精品化」的商業化模式。

對於小程序界目前經過大浪淘沙留下的頭部玩家來說,向基因接近的短視頻平台尋求合作,利用平台的商業化資源兌換生存機會,是一條正在被探索的路。

一方面,部分小程序的關聯方本身就是MCN機構。它們一手做小程序劇,一手在抖音、快手做達人「賬號劇」,未來面臨的是重心轉移的問題。

比如頭部小程序劇關聯方麥芽,不僅是《對不起我愛你》《長公主她不裝了》《長公主駕到》《長風踏歌》《雙驕夫婦》《鹹魚化龍震九天》等熱門小程序劇的開發方,其旗下達人@糖一 、@林動動 的賬號劇,也經常登上抖音熱劇榜單。

另一方面,部分小程序劇頭部製作公司,也開始積極對接短視頻平台,並推出了品質成熟的微短劇。

比如在快手最新的短劇熱榜上,有兩部上榜劇集並非賬號劇,而是由具備豐富小程序劇製作經驗的公司開發的。

《重生之我在AI世界當特工》由鳴白文化製作,這家公司從2020就開始承製微短劇,代表作有《龍娘》《少夫人作妖了》《大叔乖乖寵我》《洛泱公主》等。

《你好,八零年代》則由在微短劇承製領域口碑上佳的原上慕光製作,代表作有《哎呀!皇後娘娘來打工》《閃婚後傅先生馬甲藏不住》《季總別虐了,蘇小姐已經嫁人了》等。

相對達人賬號劇的「散裝」劇情、重複人設、低「武」製作,《重生之我在AI世界當特工》《你好,八零年代》這兩部微短劇的演員表現力和製作水準,都有較大優勢。

有了短視頻平台的商業化資源支持,小程序劇製作公司通過與用戶貼身肉搏積累下的經驗,能找到更好的用武之地。

相較於為了粉絲和帶貨卷生卷死的「達人」,他們更可能成為下一階段的微短劇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