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舞台節目 加载评论...
資訊  毒眸  2023-08-08

《舞台2023》第一期的末尾,從未有過舞台競演、微博討論數為0的吳垚滔上台。場邊的舞台推薦人周深調侃:「吳垚滔的簡歷第一頁都是無無無,彷彿昨天才出生。」

數分鐘之後,一首關於親情的獨白說唱《暮野荒原》表演完畢,吳垚滔就征服了舞台推薦人們,Ella直接落淚,周深則是在哽咽的評述中給出了滿分100分。不論是騰訊視頻站內,還是在站外的短視頻平台,《暮野荒原》都成為了節目高點播率的切片之一。

吳垚滔《暮野荒原》

如果你以為這又只是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故事,或許就想錯了——按照節目的規則,選擇「平凡者」標籤的吳垚滔,縱然拿到386分,也「只」能排名第三,原因是在於「平凡者」標籤並無任何收益,而在他前面的LyLy和張郁梓,都因為「孤勇者」生存模式的規則設定,獲得了各自分數之外10%的加分。

不公平?但實際上,這或許才是《舞台2023》這個節目的精妙點之一。在當下,純粹由舞台推薦者來打分的舞台考核,其實反而離真實的競爭環境有些遠,除了提供舞台表演,這些音樂人更要創造的是關於「我」的突破認知。

畢竟在節目開頭,遊戲規則就擺在了面前,五種生存模式,舞台歌手們需要在事先不知道背後意義的情況下,選擇一個來「定義自己」。五種模式當中,不僅僅有孤勇者、挑戰者這樣事關10%分數的加減,更有「冒險者」這種能製造100分分差的刺激模式,也正是在今晚第二期節目展開之後,故事的全貌開始呈現。

一定意義上,這是一種戲劇化還原「殘酷環境」的方式,卻也對「我」和「舞台」的關係進行了一次模擬。

好戲,也便這樣開始了。

什麼是《舞台2023》

開播后,《舞台2023》迅速收穫了追捧,微信指數11543637,首播站內熱度破21000、全網熱榜997、微博熱搜486,斬獲了69個熱搜熱榜TOP1。

雖然也有觀眾比較慢進入到節奏,甚至對這種乍看上去有些不好琢磨的賽制有些迷惑。但也有音綜、舞台愛好者一下子就get到了節目的要領,有觀眾表示,「期待了很久的舞台節目終於來了,「《舞台2023》有成為爆款的潛力」、「每種生存模式都是有現實生活的投射」,「人生就像舞台,我們也在一次次做選擇,一次次登場」,「MBTI的設計很精彩」。

實力重要,選擇也很重要。五種生存模式的設計,每一條道路都具備著說服力,也對當下許多歌手的舞台場景做出著生動性的模擬概括。

例如,新人的成長過程,常常是一個與他人比較,需要挑戰他人的過程,於是便有了挑戰成功與否就能決定挑戰對象加減分的「挑戰者」;很多時候,表演者也需要與自己設立的目標做比較,這個過程中每個人對自我能力的識別有了更具象的感知,而「孤勇者」的設定背後,舞台歌手的成長也由此裂變發生。

在五個生存模式的設定中,毒眸最感興趣的,是「膽小鬼」這樣一個頗具負面意義的辭彙。而全場26組舞台歌手最終只有蔡維澤一人選擇了這個標籤,但有趣的是,「膽小鬼」的效果是有兩次表演機會。最終,蔡維澤在明知道自己第二次有可能有更高分數的情況下,選擇了自己狀態上更認可、但表演上有瑕疵的第一次。

蔡維澤的選擇,「傻」嗎?但這或許才是他心境的寫照。2018年他曾以《明日之子》第二季冠軍身份出道,但在出道之後,對自己的懷疑卻未曾減少,甚至有這樣一個「線上舞台」機會到來的時候,蔡維澤當下最真實的反應是內心自問自己是不是個「膽小鬼」。

這種本只有歌手自己才能理解的心情,被真實呈現到屏幕前。這一次,他所傳遞的不只是舞台技巧,還有想要同觀眾做溝通交流的敏感卻也真實的內心。

而第二期當中廣泛出場的「冒險者」,和第一期當中帶來不少驚艷的「平凡者」,或許將成為節目中後期決定節目淘汰進度的兩種關鍵身份。

前者擁有最刺激的玩法,只有進入排名TOP5才有機會獲得「免死金牌」,但一旦失敗便扣除100點實力值,這種反差極大的賽制結構空間,可創造和挖掘的情緒故事自然更為豐富。

後者則又是另一個故事結構,沒有任何收益,也沒有任何負收益——看似平凡求穩的選擇背後,代表的或許又是另一種心態哲學:踏踏實實握在手裡的才是自己的。驚濤駭浪里航行的大船,和平靜湖面上飄蕩的一葉扁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到達想要去的地方。

所以,可以預想的場景是,有人會在冒險者的孤注一擲中成功或失敗,也有人會在「甘於平凡」當中或保住地位,或不進則退。

正因如此,五種生存模式的選擇成為了《舞台2023》最有意思的地方,通過社交媒體上的切片,我們可以因為一些舞台片段對節目和裡面的人產生興趣,當我們無限沉浸在這個賽制構造的舞台故事中后,越來越多的觀眾才會更接近並有機會去了解,我們想象當中的「舞台」到底和市場有什麼樣的關係?這些渴望舞台的群體,他們和舞台的關係,到底如何?而這些部分,在過去通常離觀眾有些遙遠。

換句話說,單說《舞台2023》,或者單說音樂表演者的從業環境,或許都會令觀眾困惑。但如果一旦說,《舞台2023》就是《魷魚遊戲》的舞台版,或許會有不少人能很快理解。

為什麼需要這樣一檔節目

行業時刻在呼喚著「舞台節目」的到來。但不論是從綜藝節目的角度,還是構成綜藝的「人」的角度,都存在著諸多的痛點。

例如,一般而言,舞台競演類節目,大體的思路都是舞台的呈現加之與背後的真人秀表達。整體上,《舞台2023》並沒有完全抽離這樣的思路,然而,「魷魚遊戲」般的環節設定,又讓它沒有像普通音綜那樣陷入到「生活不易」、「舞台夢想」「背水一戰」等單一的敘事當中。

正確的「舞台敘事」應當是什麼?《舞台2023》也沒有嘗試去佔據「上帝視角」,而是意圖還原「人」和「舞台」的狀況,直面那些痛點。帶入「人」、「場景」、「規則」的綜藝三要素,當26組舞台歌手成為主體、表演舞台作為核心、特殊規則給予包裝,競演的殘酷性和可看性就會一下子提高。

「沒有舞台」或許是痛點,在《舞台2023》此等級別的綜藝,不僅會看到一眾幾無舞台表演經驗的人來參加,一些行業「前輩」也前來分羹,而且未必能在打分當中佔到便宜;「有了舞台也未必被看見」或許也是另一重痛點,從如今豐富的文化消費內容來看,一個精彩的舞台,與一個真正深入人心的成功舞台之間,也未必能劃上等號。

市場和觀眾需要舞台,這也是整個綜藝行業面臨的「作業」,而想把這道命題作業答出不一樣的解題思路,從業者首先要做的便是打破過往答題時的「路徑依賴」。

在之前的節目的發布會上,騰訊在線視頻節目內容製作部副總經理邱越就表示,節目籌備一年以來,如果要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就是意外、鮮活和隱喻。

意外,是因為節目本身推進的過程當中,認知在不斷地被意外所更新。「你所以為的東西未必是這樣」,果然,待節目播出我們驚喜的發現,節目本身的內容里確實真真切切延續了這樣的氣質;當然,驚喜不止於此。在永遠需要年輕人的舞台上,《舞台2023》幸運地找到了許多鮮活可感的年輕人,他們直接且願意表達,在他們袒露的性格底色下,真誠是打破套路最直接的砝碼。

而《舞台2023》的秀場上,處處充斥著的關於人生的哲理和思域,也在不斷給每一個參與者帶來思考——這裡是雙線并行的博弈時空,不管是表演舞台還是人生舞台,想要遊刃有餘的行走,每一步的選擇都至關重要。

這甚至讓「做節目」和「舞台表演」本身形成了一種呼應:第二期節目當中,「冒險者」們的接連上場,讓節目的情緒張力拉滿。安崎順利通過「冒險者」挑戰,躋身前五,但緊接著上台、表現同樣精彩的代澤穎,卻因為半分之差,就要被扣除一百分...觀眾這時才反應過來,有時你看到的每一位歌手、每一次舞台甚至每一檔節目,能不能獲得所謂「飛升」,常常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的極致。

如此一來,我們也能夠去解釋,在2023年,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樣一個節目,去儘可能拉進觀眾與「舞台」的距離。因為這種拉進,早已不僅僅停留在欣賞鑒別上,而是融入進一些關於人生選擇的思考當中。

這種觀眾和行業一起遞進的認知過程,潛移默化中促成了觀眾和節目的雙向成長。例如,節目剛剛上線時,也有觀眾曾質疑修音太過了,隨後節目立馬釋放出了原版的音源,第二期很「聽勸」明顯減弱了修音程度。

這是一種建立於尊重下的彼此自洽。

它的邏輯在於,觀眾希望看到優秀的舞台歌手從中脫穎而出,而節目自然也希望觀眾能夠愈發對好的舞台、好的舞台表達、好的舞台歌手成長有更清晰的感知,在這個過程當中,賽制所帶來的考驗、舞台上下各種聲音的磨練,都是一種變相的助力成長。

《舞台2023》做對了什麼

《舞台2023》相當成功的一點在於,在將這檔節目以更實際的方式落地的同時,也濃縮了年輕的舞台音樂人所會面對的機遇與挑戰。舞台模擬歷練的背後,是規則堆砌的人生實戰。

這種背景下,用「生存」驅動歌手的個性展現,讓他們展現淋漓盡致不加躲藏的「真實」,這絕對是《舞台2023》能夠脫穎而出的有效策略計謀之一。

打開《舞台2023》,對熟悉舞台節目的觀眾而言,可以看到一些新老歌手們在殘酷賽制下的PK對決;對不太熟悉但有興趣的觀眾而言,靠近舞台、了解舞台歌手們的性格故事,繼而對「舞台音綜」這一類別產生勾聯,也是節目的另一種成功。《舞台2023》看到了市場不同需求的可能性,並找到了能夠迎合更廣人群的匹配方式。

曾經登上頂峰的孟美岐,依然擁有著不俗的實力,但在面對新人張郁梓幾乎不可逾越的高峰,孟美岐不可避免的心態慌亂和緊繃,為之後能否完成「重塑」埋下了充滿懸念的伏筆。

舞台歌手孟美岐

新人王OK以獨特的名稱亮相,卻一開嗓就相當令人驚艷,在僅有木吉他伴奏的舞台中收穫了歡呼。但最開始,她選擇的卻是「平凡者」的生存模式,姿態放低才能降低自我和外界的期待值,以更平和的心態去面對舞台狙擊者們的圍追堵截,這樣的生存智慧倒也值得琢磨。

這樣的權衡利弊,舞台上還有很多。但除此之外,舞台歌手的心境表達,也著實為節目帶來了驚喜。霧也至樂隊主唱蒲羽來到《舞台2023》后,首期內測后,在解釋選擇平凡者標籤的原由時表示,「平凡是一個真正的藝術家的起點,和他最終的歸宿」,這是她的理想歸宿,也是她把規則拋諸腦後只想「做」舞台的信念表達。

這也是《舞台2023》最終落地的、除了舞台共創之外,另一個難能可貴之處,即「價值觀共創」,它並不是一種口號的集中輸出——儘管這樣做才是一檔綜藝更討巧、更不費力的做法。它卻沒有選擇這麼做,而是儘可能去完成價值觀的多元輸出,力爭讓節目更加靠近「舞台」這一概念本來的生態原貌。

在這一點上,《舞台2023》在務實和務虛上達成了某種平衡,在看上去紛繁複雜的選擇下,努力向著「刪繁就簡」無限靠近。

當然,還有很多人注意到,節目前兩期所呈現的內容、也就是歌手們初次上線呈現的第一個舞台,被稱之為「內測」,這一思維下,一次次的舞台,其實就是一次次的測試,而那些規則、那些表演外的內容,構成著對歌手的音樂業務能力外的種種干擾,去偽存真之下,舞台節目才能直抵本質,「測」出真正的舞台表演者、為舞台而生的人。

這也是《舞台2023》被稱作「音綜六邊形戰士」的原因所在——諸多的創新,都不僅是提供「新鮮板子」的裝飾品,在對行業、對舞台本身的一次次思考當中,舞台、舞台表演者、舞台表演著的人生的關係,得到了原始的表達和微妙的重塑。

音樂,舞台,表演,打動觀眾,形成共鳴,幾個簡單的詞,構成的是彼此牽連共生的世界,《舞台2023》要做的,便是構建這樣的世界。它要把死氣沉沉的內娛音綜,重新拽回活力朝氣的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