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中國·江河萬古流》感知水脈人文:經典碰撞新意,打造沉浸式「觀浪」視聽氛圍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15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浪花在江河湖海中泛起漣漪,也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流淌出了千變萬化的形態。6月15日晚八點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出品的大型文化節目《詩畫中國·江河萬古流》第四期即將播出。本期節目通過《洞庭風浪圖》軸、《錢塘觀潮圖》卷、《北溟圖》卷、《浪圖》四幅畫作品味浪濤意象,感知涌動的生命韻律。節目將在央視綜合頻道、央視頻、央視網同步播出。

本期節目中,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長婁瑋,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康震,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常務副館長、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杜鵬飛,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韓茂莉等專家將與吳碧霞、吳彤、黃霄雲、萬妮達、王貝貝、韓寶全、楊思宇、陳冠華、李兆倫一起以創新性的視角解讀詩畫內涵,帶領觀眾們走進詩與畫交匯出的中式浪漫意境。

大浪奔騰抒胸懷

吳碧霞、萬妮達破圈合作 吳彤、王貝貝打造沉浸式「觀潮」舞台

作為詩畫中極富生命力的意象元素——浪,往往承載著作者的精神力量。正如吳為山所說,畫家們畫水,不是為了畫客觀的水,而是「畫精神的水,畫心中的水」。如何以現代人的視角解讀這個代表性的文化符號,本期節目自有創意性表達。

「天上那個雲波,水裡的霞,八百里洞庭我的家。」歌唱家吳碧霞與說唱歌手萬妮達強勢聯手,改編並演唱民歌《八百里洞庭我的家》,帶觀眾領略《洞庭風浪圖》軸中的磅礴氣勢。花腔交織說唱,經典碰撞新意,巧妙地引出「八百里洞庭」的澎湃氣象。跨越數百年時光,洞庭湖依舊以它獨特的方式訴說著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力量。

以南宋畫家李嵩所作的《錢塘觀潮圖》卷為背景,中國民樂演奏家吳彤、青年演奏家王貝貝與樂團合力呈現出一場宏大的水樂交響,帶來沉浸式「觀潮」的奇絕體驗。王貝貝借水盆、葫蘆瓢、麻繩等多樣器具模擬浪潮的聲音,並與吳彤演奏的笙樂相和,最終匯聚成強烈的「潮」。自然韻律的多樣碰撞,共同演奏出一首震撼的「生命之歌」。

虛實相生彰新意

黃霄雲與「鯤」同游探北冥 舞者隨「浪」起舞游江河

當中國傳統美學遇上現代科技,古人大膽、奇幻的想象也能被淋漓盡致地還原。明代畫家周臣將莊子的名篇《逍遙遊》繪製成一幅《北溟圖》卷,這一浪漫生動的想象,伴隨著歌手黃霄雲的歌聲步入現實:在CG技術打造的浩渺畫境中,獨特的海浪與水紋浮動,「鯤鵬」則環繞在黃霄雲周身,盡顯浪漫、夢幻的北冥意象。互動式的演繹把莊子筆下的浪漫想象化為現實,營造出虛實結合的唯美意境。

在中國歌劇舞劇院導演韓寶全的創作下,《浪圖》中翻湧的浪花被楊思宇、陳冠華、李兆倫三位舞者賦予生命的張力。舞者們的肢體動作與流動的煙霧交織在一起,將畫中「浪」流動、迸發的樣態刻畫得栩栩如生。宛若鳶尾花一般的浪花擁有了真正的「魂」,洋溢出青春與希望的力量。而「詩畫手工班」成員李欣洋更以此朵浪花為靈感,創作出詩意十足的巨型紙藝裝置。不止如此,貼近當下流行趨勢的漆扇、泥板畫等藝術形式,通過多種表達將詩畫中的文化內涵帶入生活之中。

本周六晚八點檔,鎖定央視綜合頻道,《詩畫中國·江河萬古流》即將踏浪而來,敬請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