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流上位史」18年後,她再度翻紅,網友:幸好我沒有罵過她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5-30

內娛出現了一種很新穎的人設:

內娛直播考研上岸第一人,張靜初。

40多歲是女明星的尷尬期。

但對於張靜初而言,轉型不是去乘風破浪,不是去演媽媽輩,也不是直播賣貨,而是考研當留子(網友對留學生的戲稱)。

前段時間,全網到處流傳著張靜初直播寫作業的切片。

一個人,一台電腦,一杯水,一坐就是12個小時起步。

學生黨還沒起床,她已經坐那寫作業。

打工人都已經睡下,她還坐那寫作業。

這學習的苦,她吃得非常具象——

從一開始的奮筆疾書充滿鬥志,到抓耳撓腮無從下筆......慢慢地陽氣開始揮發,人漸漸破碎,眼神渙散靈魂出竅......學到最後面如死灰,周身散發著一種被知識打敗的無奈......

學習嘛,哪有不瘋的。女明星也不例外。

網友直呼照到鏡子了,這精神狀態絕對演不出來。

她的直播間不說話、不互動,主打一個沉浸式學習。

很多在上班上學的網友,卷不動的時候就打開她的直播間,蹭一個免費的明星陪讀。

自此,張靜初被戲稱為「古希臘掌管學習的神」。

和那些留學只為鍍金的明星不同,她是真的需要不停地肝作業、永遠在趕deadline。

因為去年她考上了號稱「美國最難考」的電影學院導演系。

而且考上還不算是完全上了岸,要拿到畢業證書也不容易。

用她的話來說就是,「只要能在AFI的第一年活下來,之後的職業生涯就沒有什麼熬不過去的。」

在遍地文盲的娛樂圈,43歲還在卷學歷的張靜初算得上一股清流。

明明事業已有所成,財富自由,這是何必呢?

這還得從演員期的張靜初說起。

張靜初這個名字,是十幾年前娛樂圈桃色秘聞的常客之一。

有一個傳播度很廣的版本是:

「靠和多位大導的不正當關係上位,一度遭到導演太太團的封殺」。

2005年,初出茅廬的張靜初,出演了顧長衛導演的電影《孔雀》。

該影片斬獲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張靜初也因此拿下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的最佳女主,一時聲名鵲起,人稱「小章子怡」。

文藝女神是她的標籤,卻不是她的限制。

後來張靜初又演了許多複雜、邊緣的角色:

《天水圍的夜與霧》里長期遭受家暴的底層打工人;《門徒》里被丈夫利用賺錢的毒癮女;《紅河》中的心智障礙的懵懂少女……

運氣加上天分,她的每一個角色都十分生動,備受行業認可。

同時她也努力,《門徒》拍攝時有一幕慘死的畫面,真老鼠在身上爬來爬去,她也紋絲不動。

事業順利的漂亮女性,總是更容易受到骯髒的非議。

一個沒背景沒名氣的新人,有什麼「特別的能力」接連得到大導的青睞,和名角搭戲呢?

張靜初爬得越高,緋聞就越盛。

從和她的伯樂顧長衛導演剪不斷理還亂的「孔雀情緣」,被原配蔣雯麗在片場當眾掌摑。

到拍戲時發生意外,章家瑞導演開玩笑說「差點以為要養她一輩子」,被八卦媒體歪曲成張靜初又攀上新枝。

到最後演變成「拍一個談一個」,緋聞名單越來越長。

「導演收割機」「心機小三」成了張靜初摘不掉的污點標籤。流言和網暴的洶湧而至,名聲和觀眾緣一落千丈。

她沒能承受得住,選擇急流勇退,自降拍片量,每年只接一兩部戲。

而這個逃避的選行為也被大做文章,「是因為遭到了導演太太團的封殺」。

忍受了十幾年的黃謠,無時無刻不在抑鬱的邊緣。

直到2020年,張靜初決定對抗。

她起訴所有造謠的賬號。

哪怕別人都說都過去這麼久了沒必要。哪怕這個時候已經沒有多少人在意。

但不給自己一個交代,這個坎或許就永遠也過不去。

好在她勝訴了。

雖然不知道那個讓她決定反抗的契機是什麼,但能看得出來,

這些年來張靜初最大的變化是,她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掌舵自己的人生。

比如堅持吃素、鍛煉、看書。

再比如現在43歲的她。

備考自己夢想的學校、上學、學習做導演。

站在演講台上,將自己的故事從容道來,告訴我們「停止成長的人才會有嚴重的年齡焦慮」。

她原本就有這麼自由堅韌的心性嗎?

不,曾經她也只是一個,會因為別人嘴裡的閑言碎語就焦慮、逃避的女孩。

也正因為不是生而堅強,這份突破人生的勇氣才顯得尤其珍貴,才會讓我們感受到格外鼓舞人心的力量。

這兩年網路上特別流行一個詞,叫「重啟人生」。

相關的案例看過很多:有人25歲辭掉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去做自媒體,有人38歲離婚去留學,有人40歲大廠離職考研......

說實話,雖然很勵志,但我不太能認同。

對於現實里的普通人而言,就算有一鍵重啟的魄力和能力,又有多少人能撒手現在的生活完全不管不顧呢?

即便是張靜初,有錢有閑有名聲,也花了十幾年才把自己活成了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是一個美好的夙願,也是一道很難的課題。

對於很多人來說,它不是一個可以一蹴而就的決定。

但話說回來,理想是遙遠的,但也不是完全不能企及的。

張靜初發過一個視頻聊過她寫作業的話題,看完后我頗有感觸,很想分享給你們:

關於為什麼她能不嫌枯燥地學習那麼久時間,她說,

一定要知道自己為什麼想學習

因為我可以學到(以後當導演)實際拍攝的東西,我也是有重點(目的)地在安排我的時間和功課」。

保持學習的能力很重要

因為當你真正打開那扇門的時候,你會發現人生很多東西都能在學習里找到答案」。

有人說她凹好學人設學霸人設,她說,

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就是要給自己找一個人設,設想出一個最美好的自己,比如我是一個好學的勤奮的熱愛生活的人,

按照這個人設告訴自己『我已經就是這樣一個人』,注意不是『我想成為這樣的人』,

然後你就會發現自己能夠大膽地去踐行它,fake it until you make it」。

她聊的是學習。但其實同理可以放到很多事情上來。

人生雖然很難一鍵重啟,但完全可以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徐徐圖之。

說不定在未來的某一刻你會突然發現,自己已經到達了曾以為遙不可及的那個地方。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帶給你一些啟發和力量。

相信,屬於我們自己的熱烈,雖遲,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