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演員想飛升,都該去當笨蛋帥哥 加载评论...
資訊  文娛後台  2023-07-21

《漫長的季節》之後,又一部新劇抬上來了——《歡顏》。

《歡顏》本身的故事很簡單,是一群理想主義者,在戰亂年代,挺身而出,奔赴信仰的故事。

拍法很高級。荒誕、戲謔、黑色幽默,和各種象徵意向,在沉悶嚴肅的年代題材中,劈開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革命信仰之路。

但今天想聊的不是這些,今天來談談,這條 " 路 " 的背後,那些支撐起它,讓其變得有血肉筋骨,生動鮮活的 " 人 "。

這部劇里能看到很多人,他們不是官路財路路路通,不是平步青雲或傾倒眾生;不是大女、大男主開掛反殺,走向人生巔峰。

他們是在《歡顏》開場,董子健演的男主徐天,在旁白里說的,將 " 信仰付諸實踐 " 的過程中共同火熱燃燒的靈魂。

就像蕭峰的信仰是邊境和平,郭靖的信仰是抵抗侵略。他們為了信仰,拼盡全力,直至獻出生命。

信仰都是超人性的,要無論如何,不自私,不算計,不動搖。

能屈能伸,左右逢源的聰明人,幹不了這活。

這是個不求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於心的 " 笨功夫 ",賺不著現實好處,還得倒賠身家,也只有 " 笨人 " 才會幹。

《歡顏》的故事,發生在軍閥混戰,民不聊生,禮崩樂壞的時節,主角團都是清一色的 " 笨人 "。

比如青澀的歸國青年徐天,徐天一開始只想去去上海與未婚妻結婚,但在認識了廖凡演的老孫后,一路上的經歷和老孫言傳身教的啟發讓他內心關於革命的熱血信仰開始萌芽,從而決定加入,去創造新世界。

他相信革命成功了,就會世世代代,風調雨順。商人誠實,軍人正直,農民勤懇,國家昌明興旺。

懷揣著這個美好嚮往,他和老孫披星戴月,風雨兼程,從未想過放棄。

路上又遇到了另一個笨人俞亦秀(張魯一飾)。

俞亦秀是組織外的人,跟徐天老孫不學同一本教材,不背同一本章程。

但因為也信仰 " 人人平等,安居樂業 ",跟兩人殊途同歸,也同行了一段路。

而對於這一角色的印象,只覺他看起來更是個少有的理想主義者,純粹得不像有世俗慾望的真人,像個抽象符號。

這是俞亦秀出場時的造型:

年過四十,披肩中發三七分。清瘦,駝背,脊樑晃蕩在深色長衫里,長衫又晃蕩在滿屋子的舊紙堆里。

隔著杜比視界畫質,飄來一股樟腦丸的味兒,缺光,缺流通。

老孫和徐天遭俞家吳達追殺,逃到俞亦秀這裡,求他網開一面。

俞亦秀的社會身份是三個城寨的掌事人,宗法制度的象徵。

但本人又表現得像是個亞文化愛好者。

眨著 40 歲男人天真的淚溝,無邪的眼袋,清澈的雙眼皮,問老孫: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很精彩。

神叨叨一人,竟當上最高權力者,難免懷疑他是個笑面虎,真人不露相。

以前的武俠小說、諜戰劇里,常有這種人。按照慣例,他們輕易不出手,出手都是絕殺技。

此時俞亦秀屋子裡充滿了不明覺厲的氣勢威壓。

有篡權逼宮,要弄死他的;有兩邊倒的牆頭草。

也有闖入者老孫,血淋淋爬進來,賭俞亦秀不是裝傻,是真 " 笨 ",可供託付。

老孫臨終前,把自己完不成的任務,保護不了的徐天,託付給了俞亦秀。

他賭贏了,俞亦秀確實比他還笨。

老孫 " 笨 " 在知世故而不世故。

聰明人那一套,心狠、手黑、凡事留心眼,他都明白,還總掛在嘴邊,教導徐天。

但他還是為了革命的火苗,組織的威望,內心的信仰,豁出命去,早早下線。

而俞亦秀還不如他,他連世故都不知道。

能當上掌事人,只是投胎投得巧,當了長子長孫而已。

實際權力早被架空,他不知道,或者知道也不在乎,就一直躲在舊紙堆里,當他的亞文化宅男。

天真到別人拿刀往他脖子上噶,他都不知道要不要躲。

與人相交,永遠從相信而不是懷疑開始。

不管對方是逼宮的身邊人,還是初次見面的陌生人,是敵是友,是好是壞,他都來真的。說真話,干真事,吐真心。

再看他初出場的情景,滿屋子站的凶神惡煞,奪權的,殺人的,兩邊倒的,都是 " 聰明人 "。聰明人以同利為朋。

只有三個笨人,俞亦秀,老孫,徐天,他們以同道為朋。

" 道 " 就是信仰。

俞亦秀最大的信仰是遠方,是他總說的 far away。

天天不幹別的,就在腦內編織出遊攻略。

編織出一個完美烏托邦,那裡有終極答案,有天下大同,人人平等。

老孫和徐天帶著一身血闖進他的書房,打斷了他的想象,也推了他一把,親身去把信仰付諸實踐。

遠方到底長啥樣,得親眼去看看。

俞亦秀把尊嚴、家產全拋棄,就帶著一隻祖傳的占卜盒,和老孫的臨終託付上路。

遠方不再只是舊書上的文字,成了腳下的土路、石子路。

每在路上走一步,濾鏡就碎一圈。

亂世之下,只有食不果腹,沒有夜不閉戶。沒有人人自治,只有殺人放火金腰帶。

想去改變什麼,結果忙沒幫上,還被下藥、抱摔、胖揍、抓進牢房。

可算找到了三根金條的下落,那是老孫交代他的事,兌現了最後的承諾。

於是開槍自殺,毫不猶豫。

這裡很多人不理解他的選擇,我倒是覺得,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解讀。

一是理想破碎,無法面對。

二是,哪怕烏托邦夢碎,他還是相信信仰的意義,當了理想的殉道者。和老孫一樣。

他們下線,就像蕭峰自盡,郭靖戰死襄陽,並不代表個人的失敗,而是某種意義的死得其所。

俞亦秀只活了 4 集,無甚成就。

終其一生,奉行 " 笨人 " 的邏輯——實事求是與知行合一。

所以 " 笨人 " 輸了嗎?其實未必。

看戲里那些聰明人,其實並不比笨人多活幾集。

成功奪權的人也好,牆頭草也好,為了趨利避害,不停歇地攪是非、搞人情、搶功勞、刮民脂民膏。

好像很容易得逞,但也很快被更 " 聰明 " 的人取代、反殺。

聰明總被聰明誤,越聰明,越走不長久,最後都枉費心機。

沒錯,世界是聰明人的,因為聰明人多。

當個聰明人多容易,把每個人胎裡帶來的自私天性放出來就行。

然後爭眼前的快八角,傾軋陷害,機關算盡。其實大概率得不償失,反算了卿卿性命。

就像那個逼宮的老七,為了幹掉俞亦秀自己當老大,苦心經營多年。又是刮民脂民膏,壯大實力,又是巴結軍閥,找後台。

結果只當了半集頭人,就被更高位、更聰明的人幹掉了。

相比笨人俞亦秀,他才更像白耽誤功夫,瞎費勁。

笨人才是早看透了人生本質的人。

所有人,靈的、呆的、熟的、生的、好的、壞的,最後還不都是同一個土饅頭。

人生轉瞬即逝,本不值一提,而那些超越人性的信仰,對理想新世界的追求,卻是永恆的。

人活一世,活的不是即時利益,不是大功告成,不是任何一個結果。每個人都是一個結果。

人活就活一個過程。信仰是過程的奔頭,指路的方向。

從這個角度說,世界其實是笨人的。

因為笨人才會追夢赤子心,會去改變世界,還不被世界改變。並且不計結果。

他們追夢的過程本身,就是他們要的結果。

雖然永遠沒有真正的沒有烏托邦,但每一個更好世界的誕生,都是一個又一個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笨人創立的。

說《歡顏》的主角團各有各的 " 笨 ",其實是在說他們都是純真的理想主義者。

生逢亂世,人命如草芥,隨時都有可能消散,它註定不是你看到的 " 爽劇",而是一個布滿荒誕諷刺的時代,那裡沒有人有主角光環,會被打敗,會受傷,甚至丟掉性命。

但儘管這樣,這世間也有如老孫、徐天、俞亦秀這類願意為了內心理想和信仰付出一切的人,雖然階層不同,性格也各異,但因為一個共同的社會圖景,一份熱血的理想主義,他們變成同行者,成為這個世道人們眼中所認為的" 笨人 ",同時也賦予了《歡顏》這條革命之路更多浪漫色彩。

這其中老孫甚至都沒有具體的姓名,那個年代太多像他這樣的無名革命者,為信仰之路願意轉身赴死,只要 " 死的時候還在這條路上就好了"。

而當無數位 " 笨人 " 聚在一起,徐天和俞亦秀在牛車上描繪的未來一定會實現。

世世代代,風調雨順。商人誠實,軍人正直,農民勤懇,國家昌明興旺。懷揣著這些美好願景,笨人走笨道,最終笨道變成了一條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