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的刀郎,再度「封神」! 加载评论...
資訊  娛樂全席  2023-07-24

一首《羅剎海市》,52歲的刀郎重新被大眾關注,登上了熱搜。

時隔兩年,刀郎推出了個人全新專輯《山歌寥哉》。



而《羅剎海市》正是其中的一首歌。由於這首歌帶有極強的諷刺意味,加上刀郎過往與多位知名歌手的「恩怨」,讓這首歌率先火爆出圈。

《羅剎海市》原本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的一篇。

「描寫了一個虛無飄渺的國家,那裡的人以丑為美,完全是一個顛倒過來的世界。此篇乃憤世嫉俗之文章,作者巧借醉鄉以指桑罵槐,旁敲側擊。」

如今刀郎改編成歌曲,依然如此。

看看那歌詞便一目了然。



當然,《山歌寥哉》這張新專輯,本身就都是結合了聊齋文本與民間曲牌印象的主題概念專輯。一共11首歌曲,單單看名字,大多數都與《聊齋》有關。



這張專輯,刀郎嘗試構建流行音樂與民間傳統文化共生共存的音樂生態,被稱作這個時代的『山歌』,表達的是「唱民間的歌,說民間的事」。



從2020年復出之後,刀郎便開啟了全新音樂類型的探索,如今這張《山歌寥哉》專輯更是如此。

但是,《羅剎海市》更具諷刺意味的內容引人關注,讓廣大網友們浮想聯翩。

畢竟,網友們提到的那些知名歌手都曾經並不看好刀郎。

2010年音樂風雲榜十年盛典評選十年影響力歌手時,原本極有可能入選的刀郎卻被那英拒之門外, 當眾炮轟。

那英說道:我承認我們的專輯都沒有賣過他,可咱們不能只看銷量啊。刀郎的歌不具有審美,根本沒有音樂性,所以我拒絕他上榜。

更是直言去KTV唱刀郎的歌都是農民工。

這樣的一番話可謂咄咄逼人,帶有極強的嘲笑、歧視性,那英和刀郎自此結下了「恩怨」。

另外還有汪峰跟評刀郎:「我不認為刀郎是一個好歌手,也不認為他是一個好詞作者。」

楊坤則說:「刀郎的歌是音樂?他那叫音樂嗎?」

高曉松更加狂妄:「刀郎的專輯,我會直接扔進垃圾桶里。」

一時之間,刀郎成為了眾矢之的。



在2013年之後,刀郎就漸漸隱退,退居幕後。

2016年,面對關於他復出的各種傳聞,公司發聲回應,「刀郎先生近幾年躬耕案頭,悉心創作,不出席任何商業活動與演出,更不會參加某些酒吧夜總會等演藝場所的演出。」





直到2020年方才正式復出。

如今網友對照《羅剎海市》歌詞的描述,對比這樣的往事,自然就代入進去了。

但是對於刀郎來說,絕不止如此,正如介紹中所說,他是要構建「流行音樂與民間傳統文化共生共存的音樂生態」,所推廣的是民樂。但是改編自《聊齋》,自然讓這樣的歌曲就帶有極強的抨擊性,諷刺意味了,當然也飽含對美好的描繪與嚮往。

提起刀郎,自然讓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那幾首成名曲。

《2002年的第一場雪》《衝動的懲罰》《情人》。

這些歌曲都收錄在當時的專輯《2002年第一場雪》中。這張專輯一半是翻唱經典,一半是由刀郎作詞作曲完成。當然最火的那三首就是刀郎作詞作曲中的三首。



那還是2004年,他還是一位無人問津的小歌手,基本上沒有大規模宣傳之下,這張專輯賣出了超270萬張,盜版更是不計其數。如此銷量,可以說在當時超過了任何一位頂流巨星。2004年,那可是華語樂壇黃金時代。可是沒想到,半路殺出了個刀郎,讓所有人都驚詫了。

他的那些歌曲風靡全國,大街小巷處處傳唱。儘管大眾還並未見到其本人長得什麼樣子,可是刀郎這個名字被大眾徹底記住了。

一下子的大火,也讓他本人不知所措。

在其大火之後,他並不是像其他藝人那樣「乘勝追擊」,而是選擇了隱退。

他曾直言「是調整心態,也是逃避現實。當時就覺得做歌手沒有那麼純粹,除了唱歌以外,還要去面對很多沒有意識到的情況,比如各類商業活動的應酬,心態上一下接受不了,生活不再是最初想要的,於是就回到了新疆。」

沒想到,多年之後,他又再度上演了這種情況,只不過後來那一次不像是這種的好事,而且時間更長了。

這一次算是半隱退,沒過幾年就又全面復出了。

面對媒體,他直言不諱,「復出為了賺錢是肯定的,最好是我、主辦方、贊助方都可以多贏」。

如此真實的一個歌手,真的是罕見。

但同時他也指出,作為一個歌手需要與歌迷面對面交流,而對於賺錢那是主辦方該考慮的事情,自己要做的就是把音樂做好。

可是又讓人沒想到,剛全面復出沒幾年就又被推向了風口浪尖,而這一次他又再度選擇了隱退,不過這一次更加徹底了些,全面轉戰幕後了。這一下子就過去了七年時間。當然,時代早已變了,刀郎不再是以前那個刀郎了,華語樂壇也早已不是以前的那個華語樂壇了。

但是華語樂壇和他復出之前並沒有前進多少,這是不爭的事實。



刀郎,高中還未畢業就到歌廳學習鍵盤樂器,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路,那一年他17歲。

「跑攤」混了4年多,後來成立了「地球之子」樂隊,並且遇見了現在的妻子,之後便跟隨著妻子去了新疆,成立了工作室,開始研究起民樂來。

而認識現在的妻子前,他已經歷經過一段失敗的婚姻。當時他的整個事業也是毫無起色,鬱郁不得志,流浪在外的他遇到了如今的妻子。當時的刀郎身無分文,而妻子因為他的音樂天分和不服輸的精神愛上了他。此後不管多麼落魄,妻子都是不離不棄,默默陪伴在他身邊。

說起刀郎的落魄,在2001年,刀郎東拼西湊了一張專輯,最終只賣了2000多張。

歷經起起伏伏之後,刀郎從原名羅林改為了「刀郎」,重新開始。沒想到2004年,那張專輯《2002年的第一場雪》讓他火的一塌糊塗。

雖然當年他已經34歲了。

2005年,刀郎在公布的福布斯名人榜中,排名13,年收入高達1200萬元。

從17歲到34歲,這中間歷經的辛酸與苦楚只有他自己一個人知道,當然此後還有他的妻子。

但是,他顯然一直都很清醒。

最終又歸隱小城,不問世事。

因為他從未適應那個紛繁複雜的演藝圈,也從沒想過把自己定位成置身其中的藝人。

他想要過的理想生活是「不用太多錢,有一個老婆,兩個孩子,一間房子,想去哪兒的時候自己都有空,而且去了那兒之後也確實有那個心情。」

這顯然是大多數人的夢想。

可是,他既然已經置身於這個圈子,已經成為公眾人物就很難置身事外了。



在第一次「半隱退」之後復出后,沒想到又被圈內人士眾嘲。

面對音樂被嘲,他說道「俗」才是自己的立命之本,這點是不會改變的。

「你說我不俗,我都對不起我的爺爺奶奶,對不起生我的土地。我做音樂的夢想就是希望爺爺奶奶都能聽,希望他們聽得開心,說大一點,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聽。什麼叫俗?通俗,民俗,風俗。我是這麼看這三俗,所以我希望自己俗下去,土下去,這沒什麼不好。」

對於各種意見,他早已看開。

「追求完美的心態是不對的,後來靜下來才真正意識到,其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大家都只是有不同意見而已。沒有完美,也沒有所有人都喜歡的東西。」

可是,於他而言還是想要過閑雲野鶴的日子,並不總想處在風口浪尖之上。

所以此後又再度隱退。

如今的他是另一外一番模樣,依然還是神秘的,但是音樂上還是另類、獨樹一幟的。

在新的時代之下,不管外界如何變化,他始終在追求著民樂的全新表達,追求著另類的「俗」,以己之『視界』,遙探他之『視界』,合時代之烙痕,承古今以《山歌寥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