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歷了一個票房倒退十年的慘烈暑期檔后,業界都已經接受了2024年電影市場萎縮的行業狀況。中秋檔雖是暑期檔后的第一個節假日檔期,但由於行情冷淡,以及缺少重磅大片的緣故,沒人對檔期票房抱有多高的期待。
果不其然。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2024年中秋檔(09.15-09.17)三天累計電影票房3.88億。
雖然「險勝」去年中秋檔(僅有一天但為9月29日,國慶檔新片均已上映)的3.67億和前年中秋檔(三天且還在疫情中)的3.71億,但放眼歷年的三天中秋檔,今年的總票房仍然不如2014年中秋檔的3.85億(未計入服務費)——和暑期檔一樣,又是倒退十年都不止。
縱使電影市場的數據表現冷淡,但其實,國產電影的質量並非絕對差。今年中秋檔幾部現實題材作品的進步議題和蘊含的社會意義,都可圈可點。
只是和今年以來許多其他電影的命運一樣,縱使它們本身值得一看,但由於群眾對院線電影的倦怠和抵觸,以及自身情緒的壓抑、負面,疊加「感覺不值當」的高票價等因素,而沒能吸引太多人入場,不可謂不遺憾。
除了以上普世因素,中秋檔新片題材氛圍普遍「添堵」,也成為勸退觀眾的一大緣由。
由殷若昕(《我的姐姐》)執導,王俊凱主演,改編自爆款新聞報道的電影《野孩子》,以1.23億票房大幅領先奪得中秋檔冠軍。影片聚焦一對沒有血緣關係的「流浪兄弟」如何相互扶持、以親人相待,故事感染力較強,且批評了父母「生而不養」的不負責任和社會保障體系的疏忽失能,主題有一定力道。
而就目前豆瓣評分7.0,貓眼、淘票票評分均為9.4的情況來看,《野孩子》的觀眾評價不算低。加之本片在中秋檔新片中,有著「流量明星主演」的不對稱優勢,故而成功奪得檔期冠軍,也在情理之中。
由詩人導演尹麗川執導,詠梅、姜武主演,改編自「五十歲阿姨出走自駕游」新聞的《出走的決心》,以3623萬的檔期成績列中秋影市季軍。這部講述當代「娜拉出走」過程的女性電影,關注女性在家庭生活和社會角色中被壓制的自我,呼籲、鼓勵女性「奪回自我」的勇氣,引發看過電影的女性觀眾廣泛共鳴。
本片是中秋檔新片中評分最高的一部(豆瓣8.6,貓眼9.6,淘票票未開分),已達到年度級院線佳片的標準。但其口碑票房卻出現了一熱一冷的反差,目前貓淘雙平台預測票房均未過億。
其中原因很好理解:在片中,以夫權和父權為執行中介的社會價值系統,完全就是壓抑女性命運的大反派,因此,電影自然很難討到男性觀眾的好;而對於女性路人觀眾而言,一來影片的演員陣容缺乏吸引力,二來題材過於壓抑,大過節的花錢去看女性生命里的累、痛、難,實在添堵,故而影片很難走通在節假日檔期火爆出圈的路子。
中秋檔的第三部現實題材作品,是肖央、宋佳、倪大紅、吳越主演,圍繞「冷凍胚胎爭奪戰」展開的失獨題材法庭電影《祝你幸福!》。影片檔期內三天僅收2782萬列第四,市場表現顯著不及預期。
雖然本片的表演和劇本都算在線,但這種情節過分憋屈悲慘、也過分接地氣的家長里短式吵架電影,註定會給觀眾「花錢看電視劇」的「不值當感」——況且,影片的評分(豆瓣6.7,淘票票9.6,貓眼未開分)也就停留在「可看可不看」的層次上,有《野孩子》和《出走的決心》這兩部「已經很慘」的上位替代壓著,更難出頭。
三部現實題材在情感體驗上如此「撞型」,說明這個中秋檔的新片數量和類型雖不少,但實際並沒有給主流觀眾足夠豐富的選擇空間——除現實題材外,只有《一雪前恥》是有熟臉明星的節日類型片。但本片營銷卻又太過無力,且據看過的觀眾反饋,排位二番的馬麗僅有少量客串戲份,又給人「詐騙宣傳」之感。
影片中秋檔三天票房4996萬雖列第二,對一部以喬杉、馬麗做招牌的明星喜劇而言,卻實在不算出色。
中秋節電影的類型刺激貧瘠到什麼程度?這麼說吧,上映已一個月的《重生》和《異形:奪命艦》居然還能憑1968萬和1917萬的檔期成績列中秋票房第五、第六位。
如果說後者的長尾成功,是因為佔據了恐怖片的稀有生態位缺少競品,那麼前者這樣一部質量平庸,但安安分分、勤勤懇懇給觀眾「捏腳」的強刺激爽片,居然還能在中秋檔翻雲覆雨,可見觀眾眼下需要的,就是一些懸浮架空的快意宣洩,而非悲到能擠出三噸苦水的情感凌虐。
在冷淡的影市之中,也有不在榜單上的隱形贏家:豆瓣評分已升至9.3的年度最高分院線電影《里斯本丸沉沒》,在這波競爭力不夠強的中秋檔新片中,並未被傾軋到不能喘息的地步,憑藉超強口碑仍有長線可走,余量空間保守估計不低於1000萬,貓眼的預測總票房已升至接近3000萬。
在常規公映的幾部主力新片之外,好萊塢大IP動畫《變形金剛:起源》超前點映的不俗表現(1457萬列檔期第八),同樣說明了觀眾對重投資、強類型大片的渴求。可惜影片還是正式定檔9月27日,參與國慶檔的角逐。
這也是目前市面上中外「大片」的選擇縮影:影市冷淡,大檔期集中效應越發凸顯,像中秋這樣的中等檔期,對於不少有野心的商業電影而言,容量已經不夠大,無法支撐起它們的信心。
其結果,就是十多天之後群片扎堆國慶,《志願軍:存亡之戰》《出入平安》《危機航線》《749局》《浴火之路》《爆款好人》……但凡能勻一部來到中秋檔,情況都能健康一些,國慶檔也不至於擁擠到這等地步——檔期冷熱不均,去年之前就已經是中國影市的痼疾,而今年的程度是更加嚴重了。
而且,即將到來的國慶檔作為一個群雄「梭哈」的豪華大檔,影片數量雖多,明星陣容看著也不弱,但依然沒有一部具備「不得不看」的絕對吸引力:
對於主旋律大片《志願軍》第二部,觀眾已嚴重審美疲勞,難吃到類型和愛國情懷紅利;災難片《出入平安》,看預告有形式偏文藝之嫌;《危機航線》壓箱底好幾年,也感覺是浮誇香港警匪片行貨;《749局》匆忙定檔,預告片被吐槽像是《九層妖塔》;《浴火之路》宣傳得力,但類型不佔優,劇作水準不確定性也較大;而《爆款好人》,則是導演寧浩被前作消耗了大量口碑及好感度……
這些天各種行業媒體、大V們都在發文討論「電影行情之冷,到底誰能來拯救」,分析行業產業鏈上存在的各種問題,指點從業者們該如何操作。其實不如好好想一想,觀眾到底要看「什麼樣的電影」?觀眾願意為什麼內容買單?
消費降級、信息繭房、娛樂時間碎片化、多樣化娛樂方式的競爭,都是當前客觀存在的、對院線電影造成衝擊的環境變化。院線電影想要重新贏得觀眾,必須認真面對和研究這些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