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vs國產現實題材 端午檔最大懸念是它!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5-30

1905電影網專稿 2024年端午檔真熱鬧!據貓眼專業版上映日曆顯示,截至目前定檔影片多達13部影片,有6月7日上映的《美國內戰》《瘋狂的麥克斯:狂暴女神》《夢想之地》《日夜江河》《西瓜隊》;以及6月8日上映的《掃黑·決不放棄》《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來福大酒店》《走走停停》《談判專家》《機器人之夢》《離傷記》《藏地生死戀》。

其中,《談判專家》《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呢》《掃黑·絕不放棄》《走走停停》《美國內戰》《來福大酒店》《機器人之夢》在內的7部影片已率先開啟預售,目前累積超2200萬。

以15.27億元收官的五一檔,較去年同比增長0.4%,進入影史前三。那麼面對即將到來的端午檔,大家不禁好奇,在如此多元題材類型加持下,是否能超越去年端午檔9.09億元的成績。

每年端午檔都是開啟暑期檔的關鍵檔期,只是不可忽略的是,今年端午檔恰逢3天高考,不少學生群體的觀影潮必然會延續到端午檔之後,也為今年端午檔影片的後勁埋下伏筆。

除此之外,從去年開始,假期出遊已經成為每個中小檔期的關鍵詞,不少文旅結合的景點,更是吸引了大批遊客的造訪。

上一個五一出遊數據更是打破了往年紀錄,即將到來的端午不少高鐵票也是「一票難求」。只是不禁好奇,不斷增漲的出遊人次,以及增漲的觀影人次之間,是否又存在某種關聯呢?

01.遊客真的會觀影嗎?

在討論兩種人次數據之間的關聯時,我們大膽做了一個預設——

雖然現在「特種兵」旅遊模式被頻繁提及,但也有不少群體選擇去另一個城市「city walk」的時候,也會放慢生活節奏,看山看水的同時,會進行其他的娛樂活動,比如看部電影。

根據貓眼專業版的數據,我們整理了在過去2年裡,除春節檔以外重要檔期里,購票人群常駐城市的變化。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相關係統不留存用戶歷史數據,因此該統計的常居地記錄為「昨日所在地記錄」,故常駐城市變化會有一定誤差。

我們能發現,在常駐城市流出數據中,北上廣深四座城市一直位列前五,尤其自2022年國慶檔開始,北京持續維持在第一。

除了這四座城市之外,四川成都、江蘇崑山,以及廣東順德在內的幾座城市,均是變動較大的城市,尤其是成都頻次最高。這幾座城市也符合了近期旅遊出行的數據比例。

只是該數據確實能說明假期出遊,會帶走一部分的觀眾,那麼另一部分呢?

根據貓眼專業版提供的數據,我們同期統計了各檔期流入城市的變化,驚喜發現在這個榜單里前五的城市,除了上海和重慶這兩座旅遊城市之外,其他城市變化較大,蘇州、金華、佛山、鄭州均頻繁出現該榜單中。

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對省域客流全國佔比專項數據的測算,2023年1-10月,山東、廣東、河南、江蘇、四川、河北、湖北、湖南、浙江和安徽等10省份遊客產出量與接待量均較為領先,其客流輸出量與接待量分別佔全國總遊客量的56.6%和56.4%。

目前兩者數據高度吻合,除此同時,我們能發現除了成都和重慶之外,購票用戶主要流入的城市集中在長三角地區和珠三角地區。

從不少網友在各類社交平台曬出的旅遊攻略來看,這些城市不同於雲貴地區,少有高山徒步的地方,多數景點和網紅打卡點集中在城市中心,一改「特種兵旅遊」的形式,更多是休假時city walk(城市漫步)的舒適感。

因此,旅遊期間空閑下來的時間,看部電影也不失成為一种放松的選擇。

02.他們為觀影出遊?

在我們對該想法進行調查的時候,發現這種「觀影人次遷移」不僅發現在境內,不少影迷會在境外游的時候,特意去打卡當地特色的電影院,甚至是有部分影迷會專門為電影出境旅遊。

其中,必須特別提及的就是中國港澳地區。

由於地區發行模式,以及影院經營形式有別於內地,香港和澳門時常會有不少經典影片的重映,同時不少藝術電影會在固定的院線進行長線放映。這些電影的差異化就給了不少影迷很多空間。

譬如電影《年少日記》早前並沒有官宣引進消息,港澳地區就已經於2023年11月中旬上映。小錢剛好元旦跨年去香港旅遊,看到影院恰好還有合適的場次,就立馬去觀看了,「其實當時《周處除三害》仍有零星場次,但因為時間不是特別合適,就沒為其預留時間。」

和小錢不一樣的豆子,在今年五一,特別為了電影《重慶森林》的4K修復版去了趟香港。香港或者澳門,不少戲院都會有專門為影迷設定的特典場,票價通常比其他場次高,但會贈送很多電影周邊。

譬如此次《重慶森林》的特典場,票價為450港幣,但戲院會隨機贈送1張原聲大碟、2款A3的電影海報、1張紀念票根、1份模型紙飛機,以及1張「鳳梨特飲」換領券,「看起來票價很高,但這些周邊的材質非常好,也極具收藏意義,尤其是原聲大碟的CD市場價格也並不便宜。」豆子身邊不少影迷朋友會為這些周邊,特別飛一次香港。

不僅僅是《重慶森林》這種特典場,香港不少戲院或者片方,為了刺激觀眾二刷,甚至是N刷電影,都會針對該影片每周推出不少的限定周邊海報,「我身邊真的會有朋友為了這些東西前往。」

豆子指出,她的朋友非常喜愛《九龍城寨之圍城》,但內地除了部分制式的觀影場,會送限定海報之外,其他多是沒有這種影迷的周邊氛圍。

這種發行模式,或許未來也能被部分內院線的商業模式,或者單片發行借鑒。畢竟在當下不少重要檔期,也有部分港澳地區的觀眾,會為了某部影片去廣州觀影。

誠然,不管是為電影奔赴一座城市,還是在一座城市休息而通過電影放鬆,毋庸置疑電影依舊能成為很多人旅途中調劑品。或許這些微小的數據變化,將會給電影下游帶來更多靈感,抓住這一切點,能否實現更多的市場價值,讓觀眾主動入場,值得電影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