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人打出9.1分,年度神作排片僅1%? 加载评论...
資訊  2024-06-11

你可曾想過,會因為一部關於小狗和機器人的電影而淚流滿面?

豆瓣上近10萬人為它打出9.1的高分。

評論里有人感嘆:哭得滿地找牙,只恨不能打十星。

確認引進端午檔期后,也有人表示: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它給盼來了!

然而,就是這樣一部公認的佳作,卻在年初的奧斯卡頒獎禮上敗給宮崎駿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無緣最佳動畫長片。

而在國內公映后,排片僅有1%。

無數影迷為其扼腕嘆息。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部奧斯卡遺珠——《機器人之夢》。

「機器人之夢」

Robot Dreams

2024.6.8

01

細節與情懷

這部動畫片,既不是來自美國的迪士尼,也不是來自日本的吉卜力。

而是出自西班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巴勃羅·貝格爾之手。

影片改編自美國插畫家薩拉·瓦倫的同名繪本,背景設置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紐約曼哈頓。

不過,生活在其中的並非都市男女,而是一群形色各異的動物。

其中,有一隻單身狗。

對,就是字面意義上的單身狗。

它住在一間公寓里,吃著速食,喝著罐裝可樂。

獨自打著雙人遊戲,又百無聊賴地看著電視節目。

無意間瞥向窗外,發現對面的奶牛與長頸鹿恩愛有加。

小狗眉頭一垂,倍感失落。

恰巧,電視機如同大數據,一句「你孤獨嗎?」直戳肺管子。

實際是一條廣告,出售AMICA2000型號機器人,主打陪伴。

小狗迅速下單,期待值拉滿。

次日,機器人送達,小狗滿心歡喜地組裝好,又提心弔膽地等待它正常運行。

直到機器人露出一抹微笑,小狗也鬆了一口氣。

至此,可以發現,這是一部沒有對白的影片,

但卻毫不妨礙理解。

鏡頭交代的信息明朗且有效,能夠迅速讓觀眾共情。

導演更善於利用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推進情節。

堪稱彩色動畫版的卓別林默片。

獨角戲落幕,空間也由封閉的室內轉向開闊的室外。

興奮的小狗迫不及待地帶著機器人出去玩。

無論是路遇街邊混混,還是跳過地鐵閘機逃票,亦或是一起拍大頭貼,小狗和機器人這對兒搭子都非常可愛生動。

導演還在不知覺間,把他的迷影情懷藏在了各個角落。

小狗的窗台上放著《星球大戰》的手辦。

小狗與機器人在家裡看的動畫片,戲彷了《綠野仙蹤》

在公園跳起輪滑舞,又魂穿《泰坦尼克號》

悠閑地坐在長椅上時,乾脆致敬伍迪·艾倫的《曼哈頓》

類似彩蛋,不勝枚舉。

儘管是二維動畫,卻不輸三維動畫的豐富性與立體感。

影片的節奏也極其流暢舒適。

並且因為完美復刻了八十年代的迪斯科等流行文化,使全片充滿了一種oldschool的復古風格。

頗有種輕快版《怪奇物語》的感覺。

特別是小狗帶著機器人來到沙灘時,它們開心地戲水。

好像我們的眼前也出現了海浪與陽光。

然而,伏筆也在此悄悄埋下。

02

夢著你的夢

因為觸水短路,機器人無法行動。

小狗無計可施,只好先把它獨自留在海灘。

次日,小狗想盡各種辦法,都告失敗。

小狗失望而歸,只好提醒自己明年夏天海灘開放的時候再去救機器人。

某天,大海中駛來三隻兔子。

兔子的船漏了,只好趕緊靠岸。

它們發現了機器人,給它喝了補充電量的飲料,重煥生機的機器人一路哼著歌回到了小狗的公寓。

它敲起小狗的門,卻沒有應答。

正當它猶疑之時,另一重聲音響起。

機器人睜開眼睛,三隻兔子正在砸自己的腿,想要拿去補船。

至此,我們才意識到,這是機器人的一場夢。

也是影片主題的顯露之時。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期盼著與小狗重逢的機器人夢裡儘是希望。

可現實卻滿是落差。

影片的基調在此發生了變化,情緒隨著一場夢的破碎而down了下來。

轉眼來到冬天。

機器人破冰而出,再度踏上返回小狗公寓的路。

它又一次哼起了歌,提醒我們這是機器人的第二場夢。

於是,機器人看見小狗領著另一個機器人回了家。

它倉皇地躲起來,等待夢醒。

隨著時間的推移,機器人的希望已經變成了焦慮。

它擔心小狗拋棄自己,更擔心無緣再見。

到了第三場夢,導演已不再用現實情節加以掩飾。

他讓機器人進入了一個烏托邦一般的花叢中。

看似已和小狗無關,但是這個夢中的世界正是來源於它們看過的《綠野仙蹤》。

於是,花朵組成了小狗的形狀。

機器人想必無數次勸慰自己淡化過去接受現實,但它還是無法忘記。

三場夢,三種心境,但結局都是一樣的失落。

失落的並不只是機器人,小狗也很難回歸生活。

在平行蒙太奇中,小狗經歷了萬聖節。

可它卻無法融入節日氛圍。

嘗試去滑雪場結交新朋友,卻被兩隻食蟻獸欺負。

回程路上的小狗在大巴車窗上畫出機器人的形狀。

想念,溢於言表。

有一天,它終於在樓下遇見了一個雪人朋友。

雪人走在哪裡都是焦點,它們一起去打保齡球,雪人能讓全場歡呼,小狗卻只能面對嘲笑。

它尷尬、無助、不知所措。

恍惚間看見向它張開懷抱的雪人變成了機器人。

再一眨眼,小狗醒來獨自躺在床上。

原來,做夢的不止是機器人。

夢這一元素,有很多導演喜歡運用。

例如諾蘭的《盜夢空間》,夢是縱向的,一層一層,探進內心深處。

再如同樣是動畫片導演的今敏,在《紅辣椒》中編織了一個又一個天馬行空的夢境。

但在《機器人之夢》中,巴勃羅·貝格爾寫下的夢,似乎更貼近我們的精神世界。

也在機器人與小狗一次次醒來后發現影片所講的並非是夢境。

而是夢背後的現實。

03

再度重相逢

機器人和遷徙的小鳥一家成了朋友。

小狗也認識了可以教它放風箏的鴨子。

它們在各自短暫的相遇中漸漸釋然,但也等待著再次相遇。

新的夏天到來時,機器人被拾廢品的猴子賣去了廢品站。

小狗急切地跑到海灘,卻只發現了機器人的一條腿。

再沒有夢,它們只好各自接受現實。

幸好,機器人被善良的浣熊帶回了家。

後者用一台錄音機給了機器人第二次生命。

而小狗也重新買了一台半價出售的金色機器人。

它們各自都有了新的陪伴。

機器人因為有了弄疼小狗的手的教訓,它握住浣熊手的力度便剛剛好。

小狗帶著金色機器人到沙灘也懂得了讓它避開海水。

在同一場煙花下,它們與各自的伴侶開始了新的生活。

到此,影片更深一層的動人之處悄然顯現。

被抹去性別特徵的小狗與機器人。

所象徵的不止是友情,更是愛情,甚至是親情。

它們是我們人類所有親密關係的抽象化表達,但也是最具像化的詮釋。

因此,《機器人之夢》像是獻給所有經歷過失去的成年人的一封情書。

而非單純寫給小孩子的童話。

在奧斯卡與其同台競技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用複雜的意象隱喻了日本的近代史。

《蜘蛛俠:縱橫宇宙》則是一出多重宇宙的賽博朋克大賞。

在它們面前,《機器人之夢》顯得素樸、簡單。

但它的情感力量卻更加直擊人心。

影片結尾,機器人在閣樓上偶然發現小狗與新的伴侶走在街上。

它飛奔下樓,搶在綠燈前拍了拍小狗。

小狗起初茫然,然後吃驚,最後是激動。

它們擁抱在一起。

不過隨著浣熊出現在它們身後,機器人的最後一場夢醒。

它沒有去追小狗,而是扭動錄音機,放了一首它們在公園時跳舞的歌。

小狗聽見了,它不自覺地起舞,機器人在閣樓上與它共舞。

導演用分屏的形式,用一首歌和一支舞的時間,給予了它們一次幻想中的重逢,彌補了它們之間的遺憾。

在那一瞬間,《機器人之夢》與所有be美學的作品靈魂共通。

也是在那一瞬間,彷彿看見了《愛樂之城》中米婭和塞巴斯汀在酒吧的對視。

看見了《花束般的戀愛》中山音麥和八谷娟在餐廳的道別。

也看見了《過往人生》中諾拉和海嶺時隔多年相見后的欲言又止。

所有的心酸、不甘、不舍匯聚於此。

沒有台詞,卻又包含了千言萬語。

命運無常,造化弄人。

但也都在內心的一聲長嘆后,慢慢變成了淡然一笑。

《機器人之夢》像是我們所經歷過的分離的縮影。

我們與小狗和機器人一樣,與錯過的那個人,無論是朋友、戀人,還是親人。

都曾經真摯地選擇,也曾毫無保留地陪伴,繼而離散。

也許某日重逢,擁抱、感謝、祝福。

表示未曾忘記,然後揮手告別。

已然是最好的結局。